今天上日文課時

之前說我長得像翁倩玉的同學

這次又說覺得我像一個日本人叫做Midori Oka(是一位唱演歌的歌手)

而且還傳Midori Oka的youtube給我看也傳給同學看

另一個同學說感覺有像

我的臉大概很大眾吧

之前土銀的小姐也說我長得像她學姊

然後我看了她學姊的照片

整個很漂亮

但我不覺得我哪裡有像她學姊

emilyindis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到這年紀已經不需要什麼太多朋友

能理解的自然不用解釋

無法理解的解釋再多也沒用

不是嗎?

或許一個眼神就能知道對方心裡想的

這種人也許百萬中才會出現一個

不過也有那種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時候

把心裡的話寫下來

往後再看也許有不同的滋味

emilyindis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六早上

開始了之前在英國看的美劇

Drop Dead Diva

它是2009年開播到2014

記得那時候在英國常常看

只要寫完功課或是週末在家就會看

是法律跟愛情劇

講話速度很快

今天從第四季開始看

發現很多字彙又重新pick up起來

emilyindis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喜愛文具的我來說
總是有一兩樣充滿回憶的筆
拿著那隻筆寫字
彷彿回到了永無止盡挑燈趕作業的深夜
跟同學討論case study時寫下筆記的周末
或是聽lecture速寫重點的平日
對我來說
最重要的筆就是
一支有著奶油獅頭的自動鉛筆
我已經忘了我何時擁有它

emilyindis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她來說覺得重要的人生大事
在我們看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每個人追求的都不同
但我就是搞不懂她的想法就像我無法理解她的穿著
與其在外表上下功夫
多增加內涵還比較實在
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太淺薄了
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必要的
就像這幾天我在手帳裡畫了晚霞
意有所旨寫了

emilyindis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讀一篇The Economist

今天整理了兩篇文章也讀了兩篇文章

很久沒讀這麼多艱深的 Business articles

很充實也學到不少單字和片語

只差沒有人可以一起討論

然後今天也看完一本書

覺得除了上班以外

日子可以過得如此精實

也是很棒的

心靈是富足的

emilyindis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我在我的日記寫下:

沒有興趣的話
日子真的會很乏味
大半輩子的人生都需要和自己相處
如果有很多興趣就不會無聊

早上讀完Business this Week
寫了好多business notes
下午讀完一本書《味的散步》
然後晚上畫畫轉換心情
我喜歡畫花花草草
是我的一帖療癒良方

你問我在家做什麼
我不是在閱讀
就是在畫畫
不然就是寫手帳
哦,還有學日文
今天決定開始兩件事
一是開始重啟寫網路日誌blog
二是開始進行business reading
先從The Economist著手吧!

感覺Emily又重生了!
我喜歡這種精實忙碌的生活~
哦!對了!早上在England,晚上回到Taipei哦!
沒辦法環遊世界,就讓city mug帶我做白日夢吧!

 

早上讀了The EconomistBusiness this Week

真不虧是經濟學人

用字遣詞真的比一般新聞都還要專業

而且我寫了不少筆記

光是字彙就好幾個

感覺又回到在英國念書的時光

好像又恢復記憶了(是得失憶症了嗎?)

emilyindis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該說前晚看著老照片

然後看到當時在英國時

在FB寫的NOTE

突然勾起我的留學回憶

接著昨天把在英國寫的兩百多篇都看完了

有一種認真過生活的感覺真好

於是昨天的日記我寫下了:

看看老照片
還有當時的日記
真的很謝謝當時認真過每一天的自己
還記得當時自己認真拼完龐大的作業
為了去每週的Day Trip
用百分百的認真態度念書
用百分百的力氣開懷大笑用力地玩
所以現在的自己回想起總是
充滿著美好的回憶
好想念當時全英文的生活
感覺現在實在太廢了
我應該要重回精實生活
要來念The Economist
列入to-do-list了

不知不覺也來到2018

我決定我要開始重啟寫網誌了

emilyindis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周要開學了

我的日文作業這裡拜才開始動筆

原本還抱著要按時計畫來複習

結果整個暑假就在沉浸在紙膠帶印章色鉛筆以及LL bean

臨時抱佛腳

現在才複習到22課

唉呀呀

對了

之前買的格紋筆記本

一直在猶豫要寫什麼好

emilyindis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次同事約我去看電影《海灘的一天》 
進而開啟了我開始追溯台灣早期的電影
如《一一》、《多桑》
恰巧這三部都有吳念真
一部是編劇、主演、導演
進而開始去找吳念真執導的電影、電視節目或是寫的書
現在電影太多特效
反而失真
最近開始喜歡早期電影
有深度有意義
看完值得去深思的電影
電視節目則開始看起《台灣念真情》

emilyindis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